俞秀松曾说:“我的志愿是要做一个有利于国、有利于民的东西南北的人。”
许多革命者明知政治活动充满危险却义无反顾,明知希望没有结果仍一如既往。俞秀松,就是这样一位勇者。
“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以此来形容俞秀松的一生,恰如其分。俞秀松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革命活动家,杭州五四运动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发起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对创建中国共产党和青年团作出过卓越贡献。他身上所体现的刚正不阿、敢作敢为、踏实苦干、坦诚无私的光辉品质是诸暨优秀人文精神的典型写照。
今年9月,俞秀松纪念馆在诸暨市次坞镇正式开放,一批珍贵文物首次对外展出。《俞秀松日记》(复制品)就在其中。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思政教师彭金玉副教授给我们讲述了《俞秀松日记》里的几个故事。
俞秀松在日记中提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1920年6月28日,他将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交给了陈独秀。此事也让在暗夜中的中国,在通往光明的道路上有了火把。
日记中还写到了俞秀松曾给父母的回信,一字一句,无不体现出他的革命精神。俞秀松的革命精神和他少年时代受到的来自家庭的爱国主义熏陶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俞秀松40年的生命历程中,他辗转杭州、北京、上海、苏联、新疆等地,投身到了革命的洪流中去。他的功绩曾一度被历史的阴霾掩盖,但最终绽放光芒,引导着一代又一代青年,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当代社会,我们必须抢先占领青少年的思想阵地,用真实的党史、团史,有正能量的革命英雄的事迹来教育他们,使他们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更多关于俞秀松革命事迹的细节,点击视频观看。
答题专区
1.今年9月,俞秀松纪念馆在诸暨市______正式开放。
a.店口镇 b.次坞镇 c.枫桥镇 d.同山镇
2.1920年6月28日,俞秀松将______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交给了陈独秀。
a.陈望道 b.李大钊 c.鲁迅 d.宣侠父